青岛会展经济:是“窗口”,更是“风口”
“触摸世界的窗口”——一座城市举办国际性会展活动的数量,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的国际化程度。
“诱人的城市面包”——如果把举办一次大型展会的直接收入比作“1”,那么由此延伸出的交通、旅游、餐饮、住宿、通信、广告等相关社会收入便能达到它的9倍。
由于能够从不同维度镌刻城市发展坐标,会展又被称为城市的“名片”。
加快推进国际会展名城建设,是青岛擦亮这张城市“名片”的有力实践。青岛市贸促会数据显示,今年1至11月,全市举办各类展会节庆活动312场,展览面积458万平方米,吸引专业客商、游客1900余万人次,拉动消费超500亿元。青岛以“会展+”贯通上下游,聚合产业资源,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。在12月5日举办的2024年中国会展品牌发展大会暨中国会展产业博览会上,青岛获评“2024年度中国会展品牌城市”。
在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当下,会展经济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。专业化、国际化、高水平的会展活动是商品、服务及产业要素资源的重要交汇处,在传递产业信息、引导产业进步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,如同技术、资本、人才与市场的“蓄水池”,将成为城市创新生态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。
此时,会展经济正站上新时代的“风口”,为城市创新发展点燃“新引擎”。
与城市经济同频共振
一直以来,展会与经济脉搏总是同频共振。从发达国家的发展路径来看,会展业是现代贸易实现的途径和形式之一,对于商业贸易的促进作用无可替代。
英国成为世界市场中心,以1851年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为标志;德国战后走向世界制造业强国,是1949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奠定的基础。特别是美国,当年在寸土寸金的纽约,建起了联合国大厦,不但承担了联合国组织大部分会费,还为联合国官员们建起了官邸和宿舍,从而把联合国60%的组织机构从瑞士吸引到美国,由此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经济秩序,进而使纽约成长为高层次国际会议的云集之地,对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和现代服务业繁荣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。
随着共建“一带一路”不断走深走实,中国会展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。在中国,会展业价值属性正在发生深刻转变——从传统的生产性服务业提升至现代服务业中的战略先导产业,成为构建开放型经济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平台。如进博会、服贸会、中非经贸博览会等国际性会展活动,不仅促进了国内外经贸交流,还推动了中国会展业的专业化、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。
2024年6月,德国JWC会展咨询公司发布《全球会展业发展报告2023》。报告显示,2023年全球举办专业贸易展约3万场,净展览租赁面积约1亿平方米,全球展览业市场规模超过300亿欧元。在会展场馆方面,中国共有288个展馆,室内展览面积约1240万平方米,超过美国(283个展馆,共约630万平方米)和德国(51个展馆,共约310万平方米),展馆数量和总容量均为全球第一。
会展业正成为各城市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。《2023年度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》显示,2023年全国按展览面积排名,前十位城市依次为上海、广州、深圳、成都、北京、青岛、重庆、合肥、南京、武汉。各城市在发展会展业的政策扶持、立法保障、基础设施建设、会展软环境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,城市之间也在竞争中逐步找到自身定位,并形成合理的会展产业布局。
青岛会展体量居国内第一阵营,2023年全市举办展会节庆活动322项,展览面积464万平方米,居全国第六位。会展设施北方领先,室内可展览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,居国内城市前五位。全市共注册有会展业务的企业约1900家,有活跃会展经营活动的约500家,规上会展企业49家。与青岛经济体量在全国的位次相比,青岛会展业活跃度和竞争力排名,传导出城市经济发展的后劲与活力。
嘉豪国际会展24小时服务热线:0531-55536008 18953136009
相关新闻
- 2025-04-03 加快建设国家会展中心城市
- 2025-04-03 17场展会密集举办,济南会展业开启“最忙”4月
- 2025-04-03 “硬核”展会藏着未来工厂进化史
- 2025-04-02 特立会展取得会展展示移动幕布专利,便于装置进行移动
- 2025-04-02 国际性展览项目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300万